• 熱門資訊>資訊詳情

    交易所合并利还是弊2021-11-15

    兩個鐵匠在鎮上釘了三十年的蹄鐵。一天,第一輛汽車駛過小鎮,他們面面相覷,發覺身邊已經發生了一些大變化,他們把工具擱置一邊開始討論,最后宣布將兩個鐵匠鋪合并。


    越來越多的交易所開始熱衷于“強強聯合”尤其是跨國合并,這就是交易所的未來嗎?在證券及期貨領域,新的對手——場外交易(OTC)市場出現了,它們提供同質的產品和服務。


    商品市場發展了幾個世紀,已經從最初的“買賣家聚集地”變成了如今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閃電交易的電子交易系統,不再受時空限制。這些新系統的出現挑戰了目前成熟的交易所體系。就像文章開頭講的故事一樣,人們可能會問:兩個鐵匠鋪為什么要互相兼并,而不是由一方出錢收購對手,或建立新的競爭機制。


    通常市場由三種交易者組成,他們分別是不時投入資金,期望有利可圖的投機者;對沖現貨風險的套期保值者以及以投機和套期保值為職業的專業投資者。


    在證券領域,長期以來,“交易所交易”和“場外交易”之間的博弈一直存在,聯邦法律承認這兩種交易的合法性。過去交易所交易往往受到大眾的青睞,而OTC市場卻因為缺乏特權而舉步維艱。而今天,很多證券交易繞過了交易所,直接通過OTC市場進行。


    期貨、期權及其他衍生工具的發展歷程更為復雜。在美國,期貨市場在不受聯邦政府監管的環境中運行了70多年。到20世紀初,人們越來越依賴交易所的定價,而生產者、加工者以及出口商開始對交易所價格的真實性產生懷疑,國會迫于壓力開始進行某種形式的監督。畢竟,在主要城市,尤其是芝加哥,小麥和玉米的價格多是由場內交易員決定的。生產大豆的農民這樣想:“這些都市人能決定我的作物的價值嗎?他們當中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大豆長什么樣兒?!?/p>


    到1922年,農業組織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政治權利,促使國會通過立法來建立期貨(及相關期權)市場的監管框架,這個任務分配到了美國農業部手中。當時的市場對這一制度的建立懷著復雜的情緒,一方面,市場失去了對自己業務的絕對控制權;另一方面,它又使得一些商家有機可乘,他們在這些交易所旁邊設立商鋪,并提供同質的產品和服務,這些商家中還不乏一些騙子。交易所試圖通過法律途徑來打擊這種行為,但其努力都打了水漂。


    國會是有責任的。自《期貨交易法》頒布之日起,場外交易不僅被認定為非法,而且是犯罪。場外市場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監獄的門為所有從事場外交易的人敞開。


    這個監管條例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然而,在此期間其他領域的監管政策發生著變化。由于期貨市場已經從農業市場擴展到貨幣、能源和金屬領域,并一發不可收拾,國會開始質疑美國農業部(USDA)的監督能否持續。1974年,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成立,但有兩個潛在問題需要解決:首先,由于期貨市場包括各個行業的合約,這些合約對應的產品基本上已經由聯邦、州和地方各級政府監管,CFTC需要同這些司法管轄區當局共同進行監管;其次,由于當時對于“商品期貨”的定義局限于農產品,所以CFTC面臨管轄范圍局限性的問題。


    國會授予CFTC“專屬管轄權”,并修訂了“商品期貨”的定義,以確保所有種類的期貨產品都包含其中,這個綜合的期貨監管機構是獨立的聯邦機構。


    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一種新型的衍生工具——掉期出現了。早期它們主要出現于各大銀行間的協議中,在無需實際轉移未償貸款的情況下改變貸款組合。舉個例子,A銀行擁有一個固定利率的貸款組合,B銀行擁有一個浮動利率的貸款組合。A公司擔心一旦利率上漲,將使得它的收益受到影響,而B銀行擔心一旦利率下降,其收益也將受到影響。因此,雙方都愿意讓出自己組合的一部分給對方,對貸款組合的一部分進行對換,訂約雙方不交換本金,本金只是作為計算基數,然后周期性地對兩個銀行的收益率進行計算。如果利率上升,那么B公司則需要向A公司支付高出的部分,如果利率下降,那么A公司則需要向B公司支付低出的部分。通過CFTC監管的利率期貨合約可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私下進行掉期交易的吸引力更大。

    </span&

    熱門資訊